时间: 2024-08-06 03:30:25 | 作者: 沃尔沃发电机组
做自己喜欢的事,何时开始都不算晚。11月19日,2023年合肥国际马拉松鸣枪开跑,在30000名参赛选手中,众多“银发”跑者十分亮眼,虽然他们年事已高、气力稍减,但对于马拉松的热情丝毫不亚于年轻人。关于跑马这件事,不少老年人都是从退休后才正式“入坑”,怀着对跑步的热爱,他们享受着风的脉动与运动的快乐。
鸣枪发令,11月19日,2023合肥马拉松开跑。阔别3年后合马归来,3万名选手,全新赛道,全程42.195公里,半程21.0975公里。在半程12000人的队伍里,穿着“翠玉婚”红色T恤的胡应福十分抢眼,86岁的他精神抖擞。
“我参加了七届合肥马拉松,前六届都是全马。”胡应福自豪地和记者说,他跑合肥马拉松全马最好成绩是4小时20分,这次是在合肥的第一个半马。“之前的赛道没有今年好跑,”作为资深的合肥马拉松跑友,胡应福向记者分享,赛道前半程有起伏,相对难跑,后半程很好跑,“风景特别好,参赛的交通条件也比之前方便多了。”
在整个赛程中,胡应福被不少年轻人称赞“爷爷厉害”,感慨他“跑这么快,人家都追不上了”。也有不少参赛者认出了胡应福,找他拍照,激动地喊:“又来了,太厉害了!”他此次完赛时间为2小时20分左右,“感觉很轻松,带跑带玩。”
在结束比赛后,他和跑团的跑友一起聚餐庆祝。更开心的是,胡应福见到了来自江西、浙江等地的跑友,“此前只是在网上联系,这次是真见到面了。”
“1万1万,加油加油!完成完成!”在胡应福的朋友圈,是他或者他和爱人每天早上的1万米打卡,从南七出发,经金寨路、徽州大道转个大圈返回后,再绕小区跑几个小圈,“天气不好的话,我就在桥下跑个从不间断。”
胡应福从退休后开始跑步健身,觉得“不过瘾”又尝试马拉松,从半马到挑战全马。2011年12月,他在上海参加了一场国际全程马拉松赛,也是其第一场全马,用时4小时23分20秒,“当时真是累坏了,但这是一次成功的挑战。”随着水准不断提升,胡应福先后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参赛,拿过全国比赛的冠军,还担任过浙江一场马拉松比赛的火炬手。
“我家有一个‘博物馆’,是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荣誉展览室,有奖章、证书和各种纪念品,几百个吧。”胡应福拿起每一块奖牌,都清晰记得当时的比赛细节和完赛时间,“这也是我们对体育精神的追求。”
胡应福和记者说,从尝试到喜欢上马拉松,现在跑马拉松已经是习惯。“和很多年轻人一起跑步,我感觉自己都变年轻了。”他还认识了很多跑友,收获了不少“粉丝”。更欣慰的是,身边的很多人在其带动下跑了起来,不仅减了肥,身体也变好了。
“爱人带的我,她也是我师傅。”胡应福提到妻子王章敏,言语中满是疼爱与骄傲,他的微信即取名“胡老夫妻”。20多年来,两人携手跑完100多场马拉松比赛,在42.195公里、21.0975公里的赛道上,留下浪漫美好的回忆,两人也被称为“中国马拉松最佳伉俪”“最美马拉松夫妻”。
2017年,胡应福和妻子跑北京马拉松庆祝金婚,“跑前一个月我的脚扭伤了,但是我想着那年是我和老伴金婚,我就咬着牙一瘸一拐地跑完了全程。”王章敏回忆。2023年的合肥马拉松,胡应福身穿印有“翠玉婚”和两人名字的大红T恤跑完半马,向77岁的妻子深情告白。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这幅挂在墙上的书法作品,也是胡应福最喜欢的一句话。他和记者说,生活中,和妻子相伴50多年,风雨同舟,来到赛场,“我们手牵手上赛道,一起跑一起到终点,携手并肩,我们也会从始至终坚持跑下去。”胡应福说,要带动更多的人运动起来,展示合肥跑马人的风采。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赵琳
11月19日早5点半,80岁的曾桂芳,乘坐首班地铁前往合肥马拉松赛场。戴上B12841参赛号,身着紫色配荧光绿的运动装,曾桂芳神采奕奕,此次她参加的是半马比赛,“我已经跑了110多场马拉松,也是合肥跑吧的成员。”
“这次跑得可以,我很满意。”曾桂芳和记者说,她的枪声成绩2小时47分33秒,净成绩2小时39分45秒,回顾整个赛程,曾桂芳说很顺利,“全程跑下来,10公里以后调整了下气息。”考虑到安全,有多年跑马经验的她说自己尽量靠在边上跑,不和年轻人“硬拼”。她坦言,现在自己跑马拉松以健身为主,“搞得太累没必要,不和别人比,和自己比,量力而行。”
曾桂芳曾参加2014年和2015年的合肥马拉松全马、2019年的合肥马拉松10公里跑,这次,她的女婿也参加了半马。女儿爱跳舞,女婿喜欢踢足球,87岁的爱人坚持每日散步,曾桂芳说“全家都爱好运动”。
曾桂芳是重庆人,在合肥工作至退休。如今透过她的口音,依然能听出重庆人的爽朗与热情。今年,她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终于完成夙愿:在家乡跑一次马拉松,只是,这是凌晨在一个人的赛道。
曾桂芳回忆,2014年,她准备报名重庆马拉松,但因超龄无奈放弃。2017年和2018年,她没赶上。在家乡跑马拉松的愿望,扎根在她的心里,并越发迫切。今年回到家乡,正好赶上了马拉松赛事。没报名的她,决定来一次一个人的半马,感受她心仪已久的滨江路赛道,“这是家乡的新赛道。”
凌晨3点多,她换装出发,“只有提前,不然人家开始了,就影响正式比赛了。”7点左右,曾桂芳已在赛道上跑了18公里。在接到工作人员提醒赛事已开跑的通知后,她退出了赛道,“我就在赛道外跑了3公里,坚持完成了一个半马。”
曾桂芳向记者讲述,当时灯还没开,她一人奔跑在赛道上,高一脚低一脚,但心里想着“没有遗憾了”。欣慰的是,此次马拉松组委会得知曾桂芳“牌子很漂亮,我还在赛道上照了很多相片。”
“有牌子就行,这对我很重要。”在合肥马拉松完赛后,曾桂芳领到了完赛包,小心翼翼拿出奖牌并佩戴在胸前合影留念。“我对我的牌子特别珍惜。”曾桂芳说,她也会把这一天用文字记录下来,包括参赛项目和用时等。
1997 年退休后,她参加了健身俱乐部,后来跑吧成立开始跑马拉松,曾拿到全马的前10名,在全国老将田径运动会拿到金银铜牌。即使在关节受伤、动了手术的情况下,她依然参加了马拉松比赛,“跑不下来,我可以快走,可以慢跑。”
这些经历,她坚持一一记录下来,并将获得的证书和成绩单订成册子,命名为《体育的风采》上下集。“我一直在坚持,一直在运动。”曾桂芳说,执着,意志坚强,不怕苦不怕累,这是她理解的马拉松精神。
“不付出哪会有成绩,我还是要跑下去。”曾桂芳说自己最喜欢跑步,哪怕是跑不动也要慢走。
吴涤东老人有一个十分宝贝的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他每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时间、地点。从2006年第一次接触半马开始,吴涤东老人对马拉松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目前已参加过22次全程马拉松、36次半程马拉松。“马拉松让我收获了健康和快乐,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跑下去!”
1937年出生的吴涤东,今年已经86周岁了。“我是江苏人,在北京读的大学,1960年分配工作时来到了合肥。”吴涤东说,虽然年轻时喜欢跑步,但忙碌的工作几乎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直到1997年退休后才重新拾起这一爱好。
那时候,合肥市经常举行元旦跑等活动,他连续参加了好几届,从这以后,他开始有意识地练习跑步。“我住在老城区,经常在体育场或是环城路跑步,每周大概三次。”吴涤东说,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他都会坚持出门跑步,从最初一次只能跑三四公里,到逐渐可以跑10公里,耐力越来越强。
2006年,吴涤东得知扬州要举行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当时,他是一家老年健身俱乐部的会员,便以该俱乐部的名义报名参赛。“那次半程马拉松我跑了1小时53分35秒。”吴涤东回忆说,那是他第一次参加正式的马拉松比赛,没有一点技巧可言,只知道跟着人群一直往前跑。此后,为了让自己能更加科学地训练,吴涤东常常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或是阅读相关书籍,特别是有了智能手机之后,他还会和跑友们在群里交流经验。慢慢地,他总结了一套对自己最合适的练习方法。
“跑步前一定要热身,大约半小时,刚开始跑的速度不能太快,全程不能忽快忽慢。”吴涤东说,跑步时的呼吸也很有讲究,口鼻要配合好,对于像他这样的马拉松业余爱好者来说,通常是两到三步一次呼吸,步频为每秒钟三步。还需要注意的是,比赛之前一定要休息好,爆发式训练反而会起反作用。
在不久前结束的合肥马拉松比赛中,吴涤东共用时5小时4834秒,对于一位八旬老人来说,能够坚持跑完全程实属不易。
常年跑步给吴涤东带来了一些伤痛,滑膜炎、半月板磨损、脚指头磨出血都是常事。但在吴涤东看来,这些小伤与他的收获相比,根本不值一提。“跑马拉松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坚持到底的精神情况。”吴涤东感慨道,“坚持”二字给他带来了自律和自信,如果一点小伤就放弃,这不符合马拉松比赛的意义。
吴涤东说,86岁还能活跃在马拉松比赛中,他十分自豪。在他的影响下,女儿、女婿、外孙也都加入了跑马的队伍。今年他和小女儿一家都参加了合肥马拉松,并在规定时间内完赛。“比赛完成之后,大家在一起庆祝、一起合影,一起感受马拉松的魅力,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B2631”,这是瞿益宜老人在2023合肥马拉松比赛中的专属号码,能够报名成功,让他兴奋了许久。考虑到身体原因,瞿益宜老人从60多岁开始跑步,十几年来,他的许多老毛病因跑步逐渐好转。虽然目前只参加了两次“半马”,这对瞿益宜来说,也是一种突破。
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瞿益宜从工人身份转为干部,并于上世纪80年代负责庐州烤鸭店的建设和运营,将全部身心扑在了工作中。然而,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让瞿益宜的身体逐渐透支:肾功能不好导致腿肿、睡觉容易抽筋、久坐后腿麻等,才50多岁就退居“二线”。
正式退休后,瞿益宜前往北京女儿家,将外孙女送到学校后,他开始尝试跑步锻炼。“我的腿不好,刚开始跑步的时候很艰难,只能在体育场跑两圈,也就是800米。”就这样坚持了半年左右,瞿益宜能跑上2~5公里了,他还发现,自己腿部的水肿明显好转,腿部力量也比以前强多了。“有一句话叫做求医不如求己,很多小毛病通过适量的运动都能缓解。”
2019年,瞿益宜回到合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手机上看到了一位老同志跑马拉松的视频。“这位老同志比我大六七岁,他都可以坚持下来,我相信自身也可以。”瞿益宜说,当时他一次能跑五六公里,但离半马还有非常长一段距离,为了“逼”自己一把,他定下了一年内跑下21公里的目标。
2021年,合肥市举行了马拉松线上赛,瞿益宜等来了大展身手的好机会,“这次半马我跑了2个多小时,虽然成绩不太好,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2023,合肥马拉松比赛的相关消息一经发布,瞿益宜就每天催着儿子帮他报名半马。比赛当天,现场火热的气氛让他现在还记忆犹新,“我今年79周岁,年龄算得上是比较大的,很多参赛者都喊我叔叔、爷爷,关心我要不要喝水,还有人为我加油,让我非常有信心跑完。”
目前,瞿益宜每周跑一两次,一个月跑80公里左右。跑步的时候很枯燥,他一般会打开手机的跑步软件,听着每公里一次的提示音,就像有朋友在陪伴他一样。他还常常遇到不少人给他拍照片、拍视频,他也都一一挥手感谢,“跑步让我的病痛慢慢消失,也让我的思想转变了许多。”瞿益宜和记者说,自从跑步之后,他的胃口大开,还常常和跑友们聚会,研究跑步技巧,生活多姿多彩。
“说句实话,在退休之前,我都怕自己坚持不到60岁,但谁能想到,我现在能跑完半马了。”瞿益宜说,很多人不太愿意跑马拉松,感觉自己坚持不下来,其实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一公里、两公里慢慢增加,总有一天能达到自己的既定目标。现在,瞿益宜和儿子同住在一个小区,仅有“一碗汤的距离”。“儿子身体也不太好,我常常告诉他一定要坚持锻炼和跑步,他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瞿益宜说,他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更多身边的人参与马拉松。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一经采用将给予奖励。
报料方式:新安晚报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闻“报料”栏目,视频报料邮箱(),24小时新闻热线
如文中采用图片无法联系上作者,请通过与本网联系,提供姓名、联系方式、银行卡号、开户行信息和地址,以便支付稿酬。
2023滁州马拉松将于11月26日开跑。11月20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劲来到马拉松比赛路线,调研赛事筹备各项工作进展。
11月19日上午,合肥马拉松比赛鸣枪开跑。省不动产登记中心积极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了此次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
11月19日,2023合肥马拉松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第五站)成功举办,3万名选手激情奔跑,感受“科创名城”的魅力。经过激烈的角逐,男子马拉松、女子马拉松、半程马拉松男子组和女子组的四项冠军,都由中国选手包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