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67715899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标通知书

一个家族 一段失落的记忆

2024-04-28 18:11:30
作者: 中标通知书
1

  在无锡风光旖旎的蠡湖北岸,坐落着一座优雅精致的水乡园林蠡园。这座建于1927年的园子,首任主人是当时上海滩赫赫有名的面粉大王王禹卿,也是如今上海知名主持人曹可凡曾外祖父王尧臣的胞弟。

  自从年少时携一肩行李白手入沪起,王尧臣、王禹卿俩兄弟就在十里洋场历经时代动荡、商海沉浮。他们与荣家兄弟共创基业、同挽狂澜,他们与军阀、官僚、洋人、流氓频频过招。他们的家族更是代有人出,有在五卅运动中冲锋陷阵的青年革命家王启周,有在港台经济中大展身手的王云程,有地下党的老朋友曹启东,有改革开放后来沪创业的王建民。他们与沙逊打过官司,与秦邦宪、陆定一办过报纸,帮助过邹韬奋在沪治病,跟杜月笙有过经济上的合作。他们构建的蠡园,还曾引来蒋介石、宋美龄夫妇下榻

  围绕着无锡王家,有着太多口耳相传的传奇故事,但却无人能真正清楚准确地讲述出来,而那些迁居异国的家族成员正在把这段历史慢慢遗忘。这成为了曹可凡联合历史学者宋路霞共同写作《蠡园惊梦》一书的最初缘由。借由这本书,曹可凡希望把120年间王家五代人或喜或悲的故事展现在大众面前,为自己也为想要了解那段风云际会时代历史的读者,打捞起尘封已久的家族记忆。

  做电视节目《可凡倾听》,曹可凡总是在说起对谈嘉宾的家族往事。但其实很多观众并不了解,曹可凡自己的家族也有着波澜起伏的传奇经历和历史故事。

  “从他的曾外祖父王尧臣兄弟俩如何白手起家在上海滩闯出一番天地,到五卅运动时他的大舅公王启周如何积极投身革命,这些故事他自小就常听祖母提起,但都是支离破碎的片段,家族里谁都讲不清楚。特别是无锡蠡园,是他祖母娘家建造的一个花园,非常有名,但为何会建这样一个花园,却众说纷纭。这么一个了不起的大家族,这么丰富的历史故事,没有人能清楚地记录下来,曹可凡觉得很可惜。于是,他自己就很想把这段家史清清楚楚地查找出来,写出来。”宋路霞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另一个触动曹可凡,让他下决定一定要把家族史写作出来的缘由,就是家族成员对历史的淡漠。“他的两个叔叔都在美国,每每与表弟交流,他们总是一口一个你们中国怎么样,我们美国怎么样,他很受刺激,觉得他们已完全把根割断了。”宋路霞说,“在曹可凡看来,今天他们的生活离不开祖辈打下的基础,而当年他们是如何从乡下的打工仔到上海滩闯下这么大事业的,在十里洋场又上演过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却被后辈遗忘了。他觉得不说不行了。”

  《蠡园惊梦》的完成前后共花了三四年的时间,但实际上真正写作和修改只用了一年,其余的时间都用在了收集资料上。那段时间,曹可凡和宋路霞两人经常奔波于上海和无锡之间。

  “曹可凡是个非常认真的人,他认为,写家族史一方面要把资料收集全,另一方面一定要保证真实,这跟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宋路霞说,为此他们愿意费尽周折。

  比如,曹可凡的大舅公王启周是早期的革命党人,当时在上海的东吴大学读法律系,那时候和进步青年陆定一、秦邦宪等共同发起了锡社,还创办了《无锡评论》杂志和报纸《血泪潮》,与的报纸遥相呼应。“这些故事在家族中口口相传,但我们却一个字都找不着。因为经过文革等政治运动,王启周的家人连他的照片都不敢保留,更别提对这些故事的记录了。”宋路霞回忆道,“但只有口述资料还不行,一定要有确定的依据。所以,我们俩下决心去挖掘,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于是,在无锡博物馆、无锡图书馆、无锡档案馆,俩人“挖地三尺”,查找当时的旧报纸以及无锡的党史资料、文史资料等,最后终于在无锡博物馆里找到了《血泪潮》《无锡评论》,看到了王启周等人的署名文章。另外,他们还找到了五卅运动时的无锡地方报《锡报》,上面接连报道当时的集会等情况,王启周、陆定一等名字都出现在报道中。“找到这些原始资料之后,我们才敢把这段历史写到书中。”宋路霞说。

  关于无锡蠡园,还有一桩人人知道的故事,那就是1948年蒋介石、宋美龄夫妇的入住。“蠡园中的石碑、网上的介绍文字、无锡的文史资料上都写着这件事,但时间、地点全都对不上,好多资料互相矛盾。”宋路霞说,为了真实还原这段历史,她和曹可凡又开始“较起真来”。

  “我们一开始查《》,发现只有豆腐干大的一块报道,就记录了蒋宋是何时去的无锡、下榻在蠡园湖山别墅等简单的内容。相比之下,地方报《锡报》就把这件事当作一个大事情,连续一个礼拜进行报道,从蒋宋的吃穿、房间布置、人员往来等,甚至连宋美龄睡懒觉睡到几点钟,蒋介石早起在园里朗读古文等都记载得清清楚楚,还有不少照片。”宋路霞说。

  按理说,他们找到的资料已经很详实了,但曹可凡依然不满足。“他觉得,既然蒋介石住了两天,又有记日记的习惯,就应该再去看看日记中是否有记载。”宋路霞说。于是最后,通过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程兆奇转托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中国史专家郭岱君,他们最终看到了蒋介石在1948年5月16日入住无锡蠡园时的日记。“日记的内容很有意思,蒋介石说,那一段时间自己已经一个多月没睡好觉,今天在蠡园中休息得很好等等。这样,曹可凡才觉得把这段历史真正坐实了。”

  《蠡园惊梦》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创业史、奋斗史,更是当时整个社会大历史的浓缩。通过王家的故事,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大上海是怎么兴旺起来的,十里洋场又是靠什么支撑的。这中间涉及到太多的历史细节,包括战争、经济发展、法律、租界内外国人的控制等。

  这本书中写到的看似儿女情长、家长里短的事情,也都反映了很多丰富有趣的社会生活内容。比如,书中写豪门联姻,其实何时联姻、啥状况下联姻、何时又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背后都是有深意的,是与整个时代的经济发展、社会动荡有着密切联系的。通过一个家族的故事,可以观察到当时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曹可凡除了找寻自己家族的记忆外,还非常希望可以帮助普通人写作家族史。因此,曹可凡和我在上海书城举办活动,还特意找来图书馆工作人员和50个正在写作或有意愿写作家族历史的读者共同参与。有些读者当时就把家谱带来了,向我们询问很多问题,我们很愿意回答并帮助他们。

  因为,对于当下的人,打捞起那些尘封的家族记忆,就是找到了自己的根,就会知道眼前所享有的一切是怎么来的,中国社会又是如何经历百年历史发展至今的。就拿上海来说,这里的人来自四面八方,有1930年淮北发大水逃难到上海来的,也有太平天国战乱时躲到上海租界中来的,他们的后辈多多少少听家里人讲起过这些故事,但很不完整,零零碎碎。

  今天是过去的影子,你不知道过去就没办法把握今天。我们的下一代中有很多人,不讲自己的贡献,只会抱怨社会。我想如果他们熟知历史,可能就会以更长远和理性的目光看待当下的社会,也更加懂得怎么样看待自己。不清楚自己家族的历史,也就不清楚自己应该继承哪些好的东西,不知道作为家族一员应该承担的责任。